上纵横小说APP,新人免费读7天
已抢580 %

第7章

近处的李宁在唠叨

二十天前。

庞籍还在极速书写奏折的时候。

李宁被他的下人请进了书房之中。

宋朝官宦人家的规矩,书房一般分为内外两个。

外面的用来见客,里面的书房才是处理文案甚至机要的地方。

撰写奏疏这种事情,自然在后者完成。

因此李宁竟然被直接带进了内书房。

“郎中,小先生来了。”

“哦。请稍等,老夫这就写完了。”

或许是文思泉涌的缘故,庞籍不愿停下手中的笔。于是李宁站在原地不动,只四处观瞧着内书房的布置。

屏风未免太多了些,而且还都挂着白纸。

太怪异了。

这是李宁的第一感受。

“小先生是觉得奇怪吗?庞某竟然如此不懂风雅?”

“在下不敢。漕司大人如此做,必然有其深意。”

“深意倒是谈不上,只是此物,乃是专为先生你准备的。”

“为我?此话怎讲。”

“先生熟悉夷情,又东的光幕和那个什么穿越。老朽想虚心求教。这些屏风,就用来书写先生的博学广闻。”

李宁看了看屏风,苦笑一声说道:“学海无涯,这些屏风恐怕不足以写下李某所知。而且,夷情……”

“如何?”

“夷情如华情,复杂而多变。写起来非常麻烦,还不能立刻派上用场。不如……不如我写几条纲要给漕司大人,然后再探讨些急用的措施。您看如何。”

“好极!”

庞籍只怕他敝帚自珍,哪里会在乎他怎样施展才华。

于是,李宁就说出了影响光幕战争数百年的一番话。

这番话并不深奥,然而正因为此,才被广泛传播。

“第一:光幕所带来的穿越,无非有三种。前穿后,后穿前,王八穿蛤蟆。”

“扑哧”一声,屏风后传出一声轻笑。

这让李宁不禁循声望去,却见一直苍老的守横在面前,一旁更是响起庞籍的声音:“先生看哪儿呢,刚才是老夫笑的。”

“哦,是吗?”李宁可不会怀疑自己的耳朵,他又不是被迫害的某人,但既然庞籍有所隐瞒,他自然不会多说什么。

结束了这句略作吃惊的反问之后,李宁就继续起了刚才的内容。

“第二:这种穿越最大的机会,是商业,是互通有无。”

“第三:互通有无是危险的,因为商业过程会带来新文化。文化可能比商品更吸引人,尤其对我皇宋。所以,得有防御之所。即:在学校里教我们认为合理的一套;在贸易上讨论能忽悠敌人的一套;在战场上施展敌人没见过的一套。而在以上所有地方,去了解敌人的那一套。”

庞籍的嘴唇嗫喏了一下。

李宁的这番论调,除了对商业的鼓吹之外,其余都可谓老生常谈。

君不密失其臣,臣不密失其身。谁还不知道留一手。

知己知彼,方能百战不殆。谁还不知道去瞅瞅别人家的手段。

但,李宁的本领在于,用无数细枝末节的方法,去充实这些空洞的理论逻辑。

“基于此。我们要做三件事情。军事上服务于商业扩张,我们要把光幕控制在我们手中。这是一道关隘,但也是往来商旅必经之路。同时还要控制光幕的另一侧,作为缓冲和对外探索的基地;文教上服务与商业扩张,培养舌人、商队护卫、水手、骑手、兽医。制度上服务于商业扩张,设立专门的商业机构,让他们成为民间的榜样,以此带动全面发展。最后,让商业扩张带来更多的技能、出产;更多战法、装备;更多有益民生的想法。”

“好主意!”庞籍其实没有细想李宁的构思,他只是感觉到,这种相辅相成的闭环思路,有一种不明觉厉的美。

但是,当这种美真的落实到现实当中去,当他真的绽放的时候。

整个皇宋的华章,都为之而愈发缤纷。

由于终于感到李宁想法的奇妙,庞籍开始在屏风上书写。

然而,他将之前内容写完之后所遇到的第一个新词汇,就让他有种莫名的震撼。

“商城?这是做什么的?”

“就是在那个光幕周围修建一座商城。不仅要在我们这边修,也要在他们那边修。当然,修完了我们要控制住,不给他们。”

“他们是傻吗?”

“不,他们不傻。但聪明的人才有机可乘。傻人只会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,哪会给我们机会?”

这话终于有点语惊四座的味道了。

但还不足于震撼饱经风霜的老庞籍。

他是个出色的亲民官,什么样的是是非非都见识过。

那种誓死守住一亩三分地的老实人,在皇宋帝国的北方并不少见。

但行走的金钱才是皇宋繁荣的根本。

商业,在国家稳定了三十年之后,已经越发重要了。

只是,他还没看出这个商城的全部意义。

“就算我们拿到了,好像也和商城二字没有关系啊。”

“不,唯有商业能帮我们拿到。它是我们共同的利益所在,因而可以成为绝佳的麻痹。”

这话就有些大智慧的意味了。

“先生请继续说下去。”

“如果拿到外围。贸易就不必在光幕的内侧进行。我们派遣军队在外围保护,再回来贩卖给普通商贾,这样他们的人身危险就小了很多。而我们的初期投入,尤其是建设成本就有了回笼的可能。”

成本、回笼这样的词汇,在皇宋并不常用,但庞籍听懂了李宁的话。

这是在用商业运营为军事部署提供财政支持。

这在皇宋,是典型的违法犯罪!

毋庸置疑!

但同样在皇宋,这在军队中很常见,甚至有一个专门的名词:回易。

从陕西边军,到广西驻军,皇宋的军队之中,很少有不进行回易的。

但没人把这公开拿出来。

而这一次,李宁似乎要打破常规。

但李宁没意识到自己在犯忌讳。

“城池要修建。两边都是。中间其实还应该有一道。这一道其实尤为关键,我谓之曰海关。”

“为什么叫海关?”

李宁不知如何作答,只好本着人文主义湖州起来。

“光幕的另一侧,对我们来说是比海外异域还要陌生。我想让每个路过的人都明确这一点。陌生意味着危险,意味着他们可能回不来。”

“好!”庞籍就喜欢他这仁人之心,当即拍手称赞!

听到赞美,李宁心里难免也很高兴。

不过他的冷静逻辑还在运行,这让他激起了另外的事情。

“哦,对了。漕司大人不要忘记在商场周围收取榷税。”

“这……”庞籍犹豫起来,“恐怕得朝廷同意。”

“哈哈,那我是当然。太祖曾言: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?如今商城一开,知己知彼就变得容易许多。而且,我们还可以派遣商队,深入敌方内陆。然后组织商号,将深入内陆收集的商品贩卖出去。如此一来一回,获利何止十倍。而且还能带来不少夷情,想必也是朝廷愿意看到的。”

庞籍点了点头。军中之所以会有回易商队,最主要的就是打探敌军情报。

既然知道商队的作用,相信朝廷不会对此事多加为难。

况且他庞籍又不是傻子。

商队大可以挂在转运司名下,事后转作军饷就可以了。

至于负责护送的士兵,表现好的可以有赏钱,表现不好的,那就是完成了一次军事任务。

这样是为了节约开销,反正财政的重点,本来就该是放在新军上——光幕的出现,异族的威胁,意味着福建路必须得扩军。

扩军,就需要钱。

嗯,总之,以前都得着落在钱上。

所以说,皇宋帝国的立国之本,在这些行走的钱上。

而李宁,显然也对新军非常重视。

“军事实力是立国之本。从兵员素质到武器装备,我朝都有升级的必要。但现在在恐怕是来不及的。要不然我们也不必用虚张声势的办法吓走敌军。不过,说起吓唬人,我倒想起了两样利器。”

“什么?”

“一种是轰轰作响的火药,一种是希腊人不曾见过的弓弩。”

“好。这两样我们都有!”

“如此,我那个计划也可以实施了。”

“什么计划?”、

“我准备亲身到亚历山大军营去,和他商谈榷场的事情,最好能把结盟的事情也敲定。”

“这……是不是太危险了?”

“是很危险。但这是必须走出的一步。我们只能指望他真是个不记仇的宽仁之人。”

“哦,他有这个名声吗?”

“对波斯老太后是有的。”

“哈哈哈。”庞籍笑了起来,他拍着李宁的肩膀,“年轻人有胆识。你既然不怕贼人杀了你,那我也不会吝惜管制。从今天起,你就是我的掌书记了。至于官身,就先做个公据,等以后有了战功,我定为你讨个三班借职回来。”

“多谢醇之公抬举。”李宁虽然一时想不起公据究竟是个什么职务,而且他也不想总是出谋划策,毕竟有自己的一片天地更要紧。

但庞籍的赏识也很重要,因此他不介意答应下来。

不过他也有一个小小的要求,以后的商队,姚旭他自己招人。

庞籍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。他甚至说:“只要愿意参加,哪怕是陕西的、交趾的、或者南边的昆仑奴,北边的高丽人。你都可以招募进来。”

这话自然是为了提气才这样说的。但李宁却像是被打开了新视野一样。

他是个什么人,语言天才、军事爱好者。光凭这两项,挑战拿破仑甚至成吉思汗的功业,亦不见得是件困难的事情。

更何况,在古代武器的使用上,他也是有优势的。生长于内蒙、求学于山东的李宁,自然拥有这两个地方的特点。弓马娴熟、涉猎广泛,是他在这个世界的立命之本。

如今,他要用平生所学来应对这场生存考试了,希望不会挂科,否则就是一命呜呼。

上纵横小说支持作者,看最新章节

海量好书免费读,新设备新账号立享
去APP看书
宋战世界史
加入书架
字体
A-
A+
夜间模式